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篇七页纸的小说由2013年诺奖得主、加拿大小说家爱丽丝·门罗发表于2011年1月31日的“纽约客”,后被收入汤姆佩罗塔主编的2012年美加最优秀短篇小说集。

故事关于五十年前两个大学历史系女生葛丽丝和艾薇的人生片段。这两个闺蜜都出身于农民家庭,两个人都想在大学里好好念书,再找个好男朋友嫁了,她俩常在一起分享些女孩子的心思。女孩之一葛丽丝,她爱的男友罗伊斯念哲学系,之前是二战退伍军人。一直保持处女身的葛丽斯邀请罗伊斯暑假去自己家的农场小住几日并见见家人。五十年前的农场民风保守、家教严厉。两人煞费苦心找机会趁着全家人外出得以偷尝禁果,却被警觉的母亲赶回来堵在床上,罗伊斯愤然离去。另一个女生艾薇, 辍学嫁给了男友于果,生了六个孩子,一直过着全职母亲的生活,直到五十年后在火车上再度遇到了罗伊斯,也就是葛丽斯的前男友。

故事的“梗”不复杂,而在这本小说集里我最喜欢的一篇就是它,舒缓之下蕴含深厚。门罗的小说通常时间跨度很大。她的语言清淡平易,如同加拿大清冽的空气。她用第三人称平静讲述,庸常细节的堆积中某个事件异军突起,仿佛不经意间在水面丢下的一粒粒石子,瞬间的震荡,余波能持续多久多远?

石子一:罗伊斯去葛丽丝家的路上从公车里瞥见路边的艾薇,他被艾薇的个性与青春所感动,差点跳下车,跟自己女友的闺蜜打招呼。但艾薇 并没看见他,车子启动,他想回程时再去找她,但被后来的事件打乱,不了了之。

石子二:被捉X在床时,罗伊斯恼羞成怒地冲出门,并没有听见葛丽斯在他背后说“带我一起走”的求告。他瞧不起葛丽丝的懦弱并在心里抛弃了她。从小说的细节中可见,他本来也并没有多爱她。

石子三:罗伊斯搭车回城的路上,看见路边一块磅礴巨石在规则的石灰岩中拔地耸立,石缝中又钻出一棵桀骜不驯的树。这让罗伊斯瞬间觉得以前学的政治哲学都是浮云,决定转学地质,后来成了地质学家。五十年后他坐火车再度回访此地时巧遇艾薇.

石子四:在火车上重逢后艾薇问罗伊斯有没有再得到葛丽丝的消息,罗伊斯甚至没有立刻想起葛丽丝的名字,然后反问艾薇,我为什么要有她的消息?并觉得艾薇像个平庸的女人一样喜欢八卦并觉得对她失望。

举以上四颗石子为例,是为接下来说引起的涟漪。罗伊斯一去不回头,葛丽丝从此从小说中消失,只在结尾给艾薇的明信片中占了两行字的篇幅。少女心事被洗白,命运变为无言。当初那一句求告淹没于滚滚红尘;半路出现的巨石犹如神谕,成为罗伊斯的指路明灯;他在五十年后的火车上问艾薇,如果当时他跳下车,跟已经和于果订了婚的她约个时间见面,她会不会赴约。年近古稀的艾薇想了想说,也许会吧。罗伊斯说,那么,我们当时没有说话也许是好事。最后罗伊斯对艾薇的失望,笔者认为是典型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案例。他无从得知闺蜜时代的两个女孩互诉心事,艾薇知道葛丽丝很爱罗伊斯。她并非八卦,而是出自对昔日好友的怜惜。

题目中的Axis出自Frontenac Axis, 是地理上连接加拿大地盾和纽约州阿迪朗达克山脉的弗隆特纳克轴线,风景秀美。罗伊斯念念不忘他在轴线附近看见的那块石头,或许象征呆板封闭的生活中的机变。他渴望变化,寻找出口,因此葛丽丝的懦弱和她家严厉的家规让他厌倦,艾薇的活力令他印象深刻,而她最后的表现则让他失望。顺便一提,葛丽丝这名字在英文中字面意为优雅,但生活中往往引起老派保守的联想。

人的一生就是无数细节与事件、误会与火花以及它们的余波互相作用的总和。有些涟漪形成滔天巨浪,有些化为无形;无形并非遗忘,而是藏在地壳深处等待下一次喷发。每个人是自己也是别人命运的缔造者,以不同的面目,以无人知道的方式。像《蝴蝶效应》那部电影,用录像倒带的方式回到事件发生的节点重新演绎,这是多么天真而忧伤的想象。事实上,生活如蛛网铺天盖地蔓延,改无可改,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好的短篇小说在小篇幅中有大气象。每个画面、对话、动作都不能乱掷,又不能太刻意而失去自然流畅。门罗将细节信手拈来,由读者脑补其余。这篇小说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心得,堪称上乘。

故事中艾薇的身世与门罗自己相仿:辍学,早婚,多子,酷爱阅读。而在耄耋之年她借艾薇之口对罗伊斯说,“孩子么,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我的意思是,孩子当然是你的。可是他们其实,其实就是你认识的人而已。”这样平直诚实的感受出自终生全职家庭主妇之口,又走过了多少心路历程呢?

 

首发于2014年3月《书城》

话题:



0

推荐

李颂

李颂

1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人。2001年春赴美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现于美国从事汽车业高级项目采购。翻译《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男人为什么有乳头》、《嗜血法医》第二、第三季、《黑骏马》、《勃朗特一家的故事》、《温馨英语》系列、《像僵尸那样——给你勇往直前的理由》等十三部作品;代理进口图书版权。近两年来在国内发表书评、时评、汽车产业动态等文章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