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跟国内共情了快两个月,貌似疫情渐渐平息,连丁香医生的每日疫情都停了日播变成周播,疫情却像山火一样烧过了大洋,美国CDC开始让大家做好蔓延准备,勤洗手,储备两周粮食。真是一波又一波,想审美疲劳都不让。国内亲友惊魂稍定,又开始操心我的安危,那就写几句情况。
 
首先要理解美国州跟州很不一样,没法笼统地说美国的状况。只说我所在的华人少的州,还没见到一例戴口罩的。老美为主要顾客的商店没发生拥堵抢货,货架挺满,口罩线上线下早已严重无货,这两天免洗洗手液也没了,但线上还有货;矿泉水32瓶一包暗戳戳涨了一美刀,老美推的货车上基本都有矿泉水。除此之外感觉不到紧张气氛。我买了两袋大米、消毒纸,一点鱼、肉和几盒罐头、高剂量VC泡腾片,也不知道再买点什么来随大流了。
 
中国餐馆据说客流量下降了三成。华人顾客青睐的Costco、华人超市抢购囤积的情形要严重一些,但比起华人密集的东西两岸还是有序多了。
 
西岸在讨论买枪支弹药,我很错愕。再看到旧金山Costco华人戴着口罩排队大量抢购的场面,弱女子都秒变身强力壮,家里车库里堆得满坑满谷,就明白了。但怎可能日用品断货两三个月呢?海华群开始提醒大家疫情过后不要去商店退囤积的货,不要自毁华人形象。这还真不是过虑。
 
口罩是出门戴的,囤积食物则是宅家用的,这矛盾的逻辑被小伙伴们解释顺了:抢口罩是为了有能出门的选择,抢食物是为了有不出门的选择,抢口罩还是为了继续出门抢食物,囤枪是为了看守我们的口罩和食物。我这链条缺了口罩和枪。手头那一两盒口罩存量比小伙伴们几百起订没得比。网上订的口罩迟迟不到,买枪倒是分分钟,但得去上课拿证,又不想跟陌生人挤坐在教室,人生缺憾且左右两难同时感受到了。
 
跟身边的美国人聊天,一个老人刚坐邮轮去了墨西哥回来,说船上就是设置的洗手液、消毒剂设备多了一点点,其它的跟往次没有不同。问他们要不要取消聚会,他们说不会。因为全美才几十例,真没到草木皆兵的地步。这迷之自信也让我惊讶,夹在老美的淡定和华人的慌张之间直接懵圈。
 
回来做功课查了一下人口密度。本人所在的州首府每平方公里861人,是本州人口最密集的城市。而全州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68人(本公众号来源),在美国五十个州里按拥挤程度排第18,也就是说,另外32个州的人口更稀少。
 
再来个参照,北京面积16411平方公里,乘以我们州的人口密度就是110万人。想象把北京朝阳区人口390万除以3.5,再分散到全北京,就是我们州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小,给人传人的新冠病毒传播带来了难度,给本州老百姓带来了信心。同理,美国大城市的恐慌度会高一些。美国最拥挤城市纽约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0194人,比朝阳区的每平方公里8297人高。
 
当然,除了参照人口密度,还要看人均医护、病床数,各级政府应急能力。美国各州自治,大多数医院、商铺私有,“驰援某地”的情况很超出想象。说到此,东西方大脑回路就会出现分岔,高下之争就不展开了。
 
回答祖国亲友:美国现在的状态没法一言以蔽之,淡定和恐慌各有市场,但迄今为止生活工作一切如常。想跟国内小伙伴那样全薪趴窝,指日不可待呐!
 
虽然我周围的老美基本淡定,股市却不由分说狂泻了四千多点。毕竟已经三月,曙光在望。但是CDC又出来说天气暖和了也不意味着病毒自动消失。春暖花开了,说好的风和日丽呢?紧张情绪比病毒传得快多了。恐慌一开闸就绵延不绝,不知道有多少次生灾难在酝酿。
 
话题:



0

推荐

李颂

李颂

1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北京人。2001年春赴美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现于美国从事汽车业高级项目采购。翻译《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男人为什么有乳头》、《嗜血法医》第二、第三季、《黑骏马》、《勃朗特一家的故事》、《温馨英语》系列、《像僵尸那样——给你勇往直前的理由》等十三部作品;代理进口图书版权。近两年来在国内发表书评、时评、汽车产业动态等文章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

文章